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引导企业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”。产业链党建一头连着组织,一头连着产业,是各地开展党建引领产业发展、助农增收的重要探索。但在实践过程中,也还不同程度存在链不上、链不紧、链不强的问题。各级党组织应从“实”出发,多维度破题制度机制、利益链接、内生动力等难题,促进产业链党建“联”出活力、“链”出实效。
创新机制,打通“链不上”的堵点。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,产业链条越长,产业的集聚效应越强,产品的附加值就会越高。但产业链党建绝非简单的“村村相加”“业业相联”,若缺乏系统性机制设计,很难打通链内成员单位各自为政的困境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采取行业主管部门包抓、基层党委主抓、产业链党组织具体负责的形式,不断完善产业链党组织组织架构、明确功能定位、强化责任分工,为产业链党组织搭好四梁八柱。要加强产业链党组织运行管理,采取派驻党建指导员、活动轮值、清单督办等形式,点对点指导产业链党组织开展协商共建活动,合力推动形成产业链“运行管理—清单服务—考评反馈”的机制闭环。
利益共享,凝聚“链不紧”的合力。利益联结是汇聚共富合力、推动产业升级的持久动能。但在实际运行中,个别产业链党组织因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、成员单位和群众“旁观者”心态突出等造成链内合作难以持久。各级党组织要强化顶层设计,指导产业链党组织健全“分险共担、收益共享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引导链内成员单位深层次挖掘土地资源、资金设备、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共建,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。赋予产业链党组织对政府产业项目实施一定的建议权,充分发挥强村公司、龙头企业联农带农示范引领作用,辐射链内成员单位形成分工负责、供求贯通的利益联盟,让链上成员单位和群众看到实惠、共享红利,变“被动组团”为“主动抱团”。
凝聚优势,激活“链不强”的动能。产业链党建的核心目的是以党建链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,激发链上成员单位敢为活力和创新动力,实现产业全链提速发展。但若在组织体系建设中忽视产业特色化、差异化的发展实际,把产业链党建模式“一刀切”的复制粘贴,极易陷入“产业雷同、低效内卷”泥潭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客观需求,在组建时做到数量服从质量、进度服从效果。结合当地产业实际,充分发掘区域性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,探索“一村一品”“一域一业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将当地产业优势最大化,打造“人无我有”的产业特色品牌。要强化产业链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,引导其积极培育“自我造血”能力,既要做好资金设备的自我保障,也要探索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,推动产业链党建聚“链”向“新”发展。